qq快餐200qq群_qq叫小妹快餐同城约会免费平台_500元过夜联系电话是多少_qq上叫小姐人到付款的

社科网首页|论坛|人文社区|客户端|官方微博|报刊投稿|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
钟肇鹏:《老子想尔注》及其思想    2009年12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

内容摘要:《老子想尔注》敦煌本,今残存《道经》部分。本文对早期天师道的这部重要典籍及其思想作了探究:(1)《想尔注》的作者,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,有说汉张陵著,有说是张鲁著。本文认为二者并无矛盾,实际上是张氏祖孙相传的一家之学。(2)《想尔注》的亡佚时代,未有记载,也少有人研究。本文考证认为元代尚存,当亡于元末。(3)剖析了《想尔注》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特点,认为该书在《老子》哲学思想的阐述上价值不大,但在道教史上,特别是研究早期天师道上则具有重要性。
    一、《老子想尔注》的作者
  关于《老子想尔注》的作者,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:
 ?。ㄒ唬┱帕晁鳌√菩凇兜赖抡婢琛ね獯芬兜赖戮攵ⅰ范碓?“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?!倍殴馔ァ兜赖抡婢闶ヒ逍颉妨芯倮阕ⅰ独献印氛吡嗉?,其中有《想尔》二卷亦云:“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?!碧剖头铡侗缰ぢ邸芬菜?“张陵注《五千文》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0.5pt"> ?。ǘ┱怕乘鳌!兜啦亍分小独暇诰湟亲⒕鳌ば虼尉ā烦啤断攵怠吩?“系师得道,化道西蜀,蜀风浅末,未晓深言,托遘想尔,以训初回?!毕凳词钦怕?。这里讲得很清楚。“蜀风浅末”,是说四川的文化水平很低。张鲁统治汉中,自号“师君”,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。不设长吏,以祭酒为治。鱼豢《典略》说:“祭酒主以《老子》五千文,使都习?!保ā度尽ふ怕炒放嶙⒁┱怕骋浴独献印肺迩慕袒烂瘢比徊荒芙哺呱畹恼芾?,所以说:“末晓深言”。想尔是神仙的名字。因此托为想尔的注解,以训回心向道,初有觉悟的人?!抖凑嫣咸隼攀椤肪硭某啤跋攵蔽凳ψ鳌!毒涫臀摹ば鹇肌酚小独献酉胗嘧ⅰ范?,云:“不详何人。一云张鲁?!毕胗嗉聪攵谓?。但此书《隋书·经籍志》已不见著录,可见其流传不广,大概只在道徒中流传,刘大彬《茅山志》卷九《道山册》着著录《道德经五千文》并引陶弘景《登真隐诀》云:“老子《道德经》有玄师杨真人(杨羲)手书张镇南古本。镇南即汉天师第三代系师鲁,魏武表为镇南将军者也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0.5pt">  《想尔注》一说为张陵注,一说为张鲁注。表面看来不同,其实并无矛盾。汉以前古籍,大抵均非一人自著。先秦诸子实为某一家一派的论著,并非一人之作。如《墨子》为墨家学派之言,《庄子》为庄子学派的论著。经书中如《礼记》是一部儒家论礼的丛著?!豆颉贰ⅰ鹅绷骸范橇郊依仁彩凇洞呵铩分??!鹅绷骸烦捎谡焦!豆虼分梁撼跏贾谥癫?。著其本师,故以《公羊》、《毂梁》题名。就是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也不是司马迁、班固一人之作。汉代重师法家法,如《尚书大传》源出于伏生,而其书则成于伏生的三传第子夏虔始昌,这正是所谓一家之学。
  《老子想尔注》也是如此。后汉时儒教有《五经》及大量谶纬流传,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。佛教传入,也开始将一些经典译为中文。张陵创教得有所凭藉,故尊老子为太上老君,奉《老子五千文》为经典,教授道徒,使大家“都习”。张陵以《老子》为道教经典,教授徒众,自有讲授。陵传子衡,衡传子鲁。张鲁统治汉中垂三十年。故《想尔注》称张镇南定本。祖孙相传,正是一家之学。因之把《想尔注》说成张陵注是对的,把《想尔注》说成系师定,张鲁注也是对的。用今天的著作体例来分析,则应当说:《老子想尔注》张陵原注,张鲁增订或增补、补订。古书简略,也没有什么著作权之争,同是一家之学,故或题张陵,或题张鲁。后人不了解古代著书体例,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古书,所以对于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的著者和时代就议论纷纷了。
  《老子想尔注》长期在道教中流传。元时茅山道士刘大彬撰《茅山志》卷九《道同册》首引《道德·五千文》称为“张镇南古本。”并云“数系师内经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,由来缺一。是作‘三十辐’应作‘卅辐’,盖从省易文耳。”今敦煌残卷《想尔注》正作“卅辐”,可证确为张镇南古本。《道藏阙经目录》有“想尔注《道德经》二卷?!本莩略级兜啦劂诰肌纺嗣鳌墩车啦亍方稀对亍匪敝柯肌#略赌献诔鹾颖毙碌澜炭肌げ鼐械谖濉罚┯纱丝杉独献酉攵ⅰ吩鄙写?。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(1281)下诏焚毁道经,元刻《玄都宝藏》经板被焚。再经元末战乱,元藏不可复见,《老子相尔注》从此佚亡。
  二、《想尔注》的思想
  敦煌《老子想尔注》残卷,从第三章“则民不争”起,至三十七章“无欲以静,天地自正”止。钞本经注相连,不加区别,省览不便。饶宗颐先生将经与注文分别录出,并案河上公本注明章次,便于观省?!断攵ⅰ匪渲淮妗兜谰凡糠?,远非全书,但对于研究早期天师道是为最重要的资料。今据以揭示其主要思想。
 ?。ㄒ唬┘坛欣献又暗馈奔右陨窕 独献印分朗窍忍斓厣?,万物之本,“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”的虚无自然之道?!断攵ⅰ匪?“道者天下万事之本?!保?4章)“天地像道。”(5章)“道”又称为“一”。《想尔注》云:“一者道也”?!盎蜓孕槲?,或言自然,或言无名,皆同‘一’耳?!保?0章)“一在天地外,入在天地间,但往来人身中耳。”(10章)这说明道在天地之外,而又是无乎不在。又说:“不可见,如无有也。道至尊,微而隐,无状儿形像也?!薄暗烂鞑豢杉?,无形像也?!保?4章)这些说法是继承《老子》之道,基本上与《老子》思想是一致的。
  《庄子·天下篇》讲中国哲学的传统“内圣外王之道。”内圣就是治身修己之道,外王就是治国平天下之道。《老子》之学本是“人君南面之术?!庇迷谥喂馈!蹲印吩蛟?“道之真以治身,其余绪以为国家,其土苴以治天下。由此观之,帝王之功,圣人之余事也?!保ā蹲屚酢罚┮灾紊砦鞫嶂喂教煜?。后世道教思想大抵与此相同。河上公注《老子章句》也是重“自然长生之道”而轻“经术政教之道。”(见第1章注)故曰:“人学治世,圣人学治身,守道真。”(第64章注)张鲁在汉中地区,不仅传教也治民。其行宽惠,“民夷乐便”,得到人民的拥护。这在《想尔注》中也有所反映?!断攵ⅰ匪?“人君理国。常当法道为政则政治?!保?章)又云:“人君欲爱民令寿考,治国令太平,当精心凿道意,教民皆令知道真,无知伪道邪知也?!保?0章)又说:“王者行道,道来归往。王者亦皆乐道,知神明不可欺负,不畏法律也,乃畏天神,不敢非恶。臣忠子孝,出自然至心,王法无所复言,刑罚格藏,故易治?!保?5 章)张鲁自号“师君”,以天师道统治教民,使其信道向善,“不畏法律,乃畏天神,不敢为非恶”正是当时的写照。《想尔注》不同于《老子》之道及一般的《老子》注,其特点有三:
  其一,《想尔注》中特别提出“真道”,把真道与“邪文”、“伪伎”对立起来。如曰:“世间常伪伎,非真道也?!保?0章)“今世间伪伎诈称道?!保?章)又说:“涤除邪文,今人无状,载通经艺,未贯道真?!保?9章)“绝邪学,独守道,道必与之,邪道与邪学甚远,道生邪死?!保?0章)显然是把“真道”与“邪道”、“邪文”、“邪学”、“伪伎”对立起来。其所谓“邪文”、“邪学”、“邪道”,乃指斥儒家的经书及儒学而言。《想尔注》说:“何谓邪文?其《五经》半入邪,其《五经》以外,尸人所作悉邪耳?!保?8章)尸人是与道人相对的?!暗廊恕敝阁菩盘焓Φ勒?,尸人即不奉天师道之外道凡人。又云:“道甚大,教孔丘为知,后世不信道文,但上(通“尚”)孔书,以为无上。”(21章)这些都是针对当时儒学讲的。其所谓’伪伎”指当时专事房中术,认为还精补脑可以长生的方士,《想尔注》云:“道教人结精成神。今世间伪伎诈称道,黄帝、玄女、龚子、容成之文相教,从女不施,思还精补脑”。(9章)据《轩辕本纪》说,黄帝“于玄女、素女受房中之术?!保ā对企牌咔肪?00引)《抱朴子·避览篇》载有《玄女经》、《素女经》?!端迨椤ぞ尽纷硬恳椒嚼嘤小端嘏氐谰芬痪砑啊缎贰ⅰ端嘏健芬痪?。据《列仙传》云:“容成公者,自称黄帝师?!薄澳苌撇沟贾?,取精于玄牝。其要在谷神不死,生养气者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容成阴道》二十六卷?!侗幼印ゅ诶馈酚小度莩删?。这些都是讲房中术的书,认为还精补脑,可以长生。想尔斥为“伪伎”。
  其二,《相尔注》是天师道的经典,不是一般的哲学著作。从宗教的观点来注释《老子》,首先要神化“道”。在《想尔注》中,“道”不仅是哲学上的最高范畴,是天地万物的本原,而且也具有人格神的意义。如说:“一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君,常治昆仑?!保?0章)正因为将“道”人格神化,所以就付予“道”以思想情感。如解“挫其锐”(4章)说;“锐者,心方欲图恶;忿者,怒也;皆非道所喜?!钡谑隆暗映?,能无疪?!薄断攵ⅰ吩?“疪,恶也,非道所熹(喜)?!钡谑徽隆庇谐抵??!薄断攵ⅰ吩?“古未有车时退然。道遣奚仲作之,愚者得车,贪利而已。不行道,不觉道神。贤者见之,乃知道恩。”于“有室之用”,注云:“道使黄帝为之”。这里的“道”与上帝相同,不仅具有喜怒的感情,也能惩罚和恩赐人。并且能命令黄帝制作宫室,命令奚仲制造车子。与宗教徒说上帝让我这样做的,完全一样。
  其三,反对祀鬼神及存思五脏神等?!断攵ⅰ匪?“行道者生,失道者死,天之正法,不在祭餟祷祠也。道禁祭餟祷祠,与之重罚。祭餟与邪通同?!保?4章)认为祭祀属阴,可以招致邪气。在《太平经》中也有这种思想,如云:“中古送死治丧,小失法度,不能专,……兴其祭祀,即时致邪,不知何鬼神物来共食其祭,因留止崇人,故人小小生病也?!保ā短骄闲!?2页)葛洪也说:“长生之道,不在祭祀鬼神也。”(《抱朴子·金丹》)可见早期道教与儒家主张祭祀鬼神是相对立的,这与《想尔注》指斥《五经》为“半邪”是一致的?!断攵ⅰ反砗何菏碧焓Φ赖乃枷?,与同时的《太平经》思想有同有异。近人如傅勤家的《中国道教史》、饶宗颐《老了想尔注校笺》均论证两者相通之义。①但两书亦有不同之处,如《太平经》主张存思五脏神法云:“上有藏(脏)象,下有十乡,卧即念以近悬象,思之不止,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,五行神且来救助之,万疾皆愈?!保ā短骄闲!?4页)又曰:“四时五行之气,来入人腹中,为人五藏精神,其色与天地四时色相应也?!怂氖蔽逍芯?,入为人五藏神,出为四时五行神精?!保ā短骄闲!?92页)认为四时五行之气进入人体而产生五脏神,五脏神各有形象,颜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与四时五行相应。河上公《老子章句》说:“人能养神则不死,神谓五藏之神,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肾藏精,脾藏志。五藏尽伤,则五神去矣。”(第六章注)《黄庭经》也说:“六腑五脏神体清?!焙罄瓷锨迮啥贾髡糯嫠嘉逶嗌?,但《想尔注》则持批判态度?!断攵ⅰ匪?“世间常伪伎,指五脏以名一,瞑目欲从求福,非也,去生遂远矣?!保?0章)又说:“今世间伪伎,指形名道,令有服色、名字、状儿、长短,非也,悉邪伪耳?!保?4章)显然,存思五脏神及以“道”为有服色,状儿、长短,并取姓名,作为存思之神,《想尔注》概斥为“邪伪”并非真道。
 ?。ǘ┬锍ど上伞〉澜痰闹行乃枷胧浅ど上桑断攵ⅰ芬膊焕?。它认为“求道”是“求生?!惫试?“生,道之别体也。”(25章)所谓“道”即生生之道。乐生畏死是人之常情,“死是人之所畏,仙、王、士与俗人,同知畏死乐生?!保?0章)又说:“能法道,故能自生而长久也。求长生者,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,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,不食五味以恣。衣獘履穿,不与俗争,即为后其身也,而自此得寿获福,在俗人先?!保?章)这说明求道修仙者不求财利,不贪荣禄,不图美食好衣,这些是俗士之所好尚,非道人之所好。一意修道故能“仙寿获福。”这表明道人仙人与俗人的区别(1)道人仙人信道、行道。故云:“悉如信道,皆仙寿矣?!保?0章)(2)守道戒(说详下文)(3)仙人绝谷食气。故云:“俗人食谷,谷绝便死。仙士有谷食之,无则食气?!保?0章)为了证成仙道之说,不惜更改《老子》,如《老子》第七章“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”?!断攵ⅰ繁玖健八健弊植⒆鳌笆?。成玄英《老子疏》作“尸”,敦煌经卷道士索洞玄钞本《道德经》残卷亦作“尸”,可见改“私”为“尸”乃道教神仙家传本。大概是从《想尔注》开始的。注云:“不知长生之道,皆尸行耳,非道所行,悉尸行也。道人的以得仙寿者,不行尸行,与俗别异,故能成其尸,令为仙士也?!保?章)所谓“尸行”即今言行尸走肉?!笆小庇搿笆伞毕喽浴J裁词恰笆伞?“尸成”即是尸解?!笆狻敝?,死而复生,故《想尔注》云:“尸死为,尸生为成”。(15章)一般人死后尸体腐烂为“”。修道有成者,其人虽死而尸“不”,谓之“尸解?!钡澜倘衔笆狻闭哂兴蓝瓷?,故曰“尸成?!彼兹宋街笆恕?,尸人是与道人相对的。张陵认为学仙修道有高低层次之分。葛洪《神仙传》卷四《张道陵传》云:
  “陵与诸人日:尔辈多俗态未除,不能弃世,正可得吾行气导引房中之事,或可得服食草木数百岁之方耳。其有《九鼎大要》,唯付王长?!?BR style="FONT-SIZE: 10.5pt">  据此可见修道的成就有几等:(1)长寿数百岁,留于人间,享乐世上。(2)“尸解”据《太平经》说修道者“尸解之人百万乃出一人?!保ā短骄闲!?96页)(3)“天仙”白日飞升?!短骄匪?“白日之人,百万人未有一人得者也?!保ㄍ希┛杉笆狻币押懿蝗菀?,“天仙”就更难了。怎样才能成仙呢?首先要信道、行道,长期修持?!断攵ⅰ匪?“奉道诫,积善成功。积精成神,神成仙寿。”(14章)奉道诫下面要专门讲,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是修仙的必要条件?!侗幼印ざ运灼匪?“欲求仙者,要当人忠孝和顺仁信为本。若德行不修,而但务方术,皆不得长生也?!庇炙?“人欲地仙,当立三百善;欲天仙,立千二百善。”后来的《太上感应篇》则说:“欲求天仙者,当立一千三百善;欲求地位者,当立三百善?!苯驳梅浅>咛?,表明“积善立功”的重要性?!断攵ⅰ吩?“道重继嗣,种类不绝。欲令合精产生,故教之年少微省不绝。不教之力也,力之计,出愚人之心耳,岂可怨道乎?上德之人,志操坚强,能不恋结产生,少时便绝,又善神早成。言此者道精也?!苡么说?,应得仙寿,男女之事,不可不勤也。”①(6章)天师道与佛教及后世全真道主张出家不同。它认为“道重继嗣”,故有家室,不绝人之宗嗣。但仍主张“结精成神,”阳气有余,务当自爱?!保?章)相传张陵传《黄书》是讲房中术的,现在把具有淫秽内容的书称为“黄色书刊”,盖源于此。
 ?。ㄈ┲厥拥澜洹≡缙谔焓Φ乐厥拥澜?,这在《想尔注》中曾三致意马。如云:“人欲举动,勿违道诫?!保?章)“心欲为恶,挫还之;怒欲发,宽解之;勿使五藏忿怒也。自威以道诫,自劝以长生,于此致当?!保?章)“守一”是道教重要的修方法。但是道教的各家各派关于“守一”的解释不下数十种?!断攵ⅰ吩?“教人守诫不违,即为导一矣;不行其诫,即为失一也?!保?0章)不仅一般道徒要遵守道诫,就是帝王要治国安民,“要在帝王当专心信道诫也?!保?8章)又说:“王者虽尊,犹常畏道,奉诫行之?!薄巴跽叻ǖ佬薪?,臣下悉皆自正矣?!保?7章)
  天师道注重道诫,据《道教义疏》卷二称《想尔九戒》。敦煌经卷中有《宗法师第二部义》亦称《想尔九诫》,此宗法师当系梁宋文明。在张万?!洞谌淳浞ü偮运怠分杏纸驳健断攵呓洹贰4蟾旁缙谔焓Φ乐挥芯沤?,以后日渐孳乳为二十七戒,还有《老君百八十戒》。在《太上老君经律》中先列出“九行”即“行无为,行柔弱,行守雌无先动”为“上最三行”。以“行无名,行清静,行诸善”为“中最三行”,以“行无欲,行知止足,行推让”为“下最三行”,题为《想尔戒》。然这九行乃行为之意,九行从正面说的,教人积极从善,以九行为准则行之?!敖洹蔽渎桑笔谴臃疵嫠档?,以禁止为非作恶。一为从正面积极鼓励为善,一为从消极方面禁止为恶。目的相同而取向和方法则异。今就残存的《想尔注》与九行作一比较,其中大部份均与《想尔注》相合。现列对照表如下:

九行(《想尔戒》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想尔注

1.行柔弱

八章注:“水能柔弱,像道去高就下?!薄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2.勿先动

六章注:“勿为事先?!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3.行无名

三十二章注:“道人求生,不贪荣名?!薄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4.行清静

二十三章注:“自然,道也,乐清静。希言,入清静,合自然,可久也。”

二十六章注:“道人当自重精神,清静为本?!庇治教熳油豕拔竦敝厍寰卜钚械澜胍??!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5.行诸善

八章注:“人当常相教为善,有诫信?!?/FONT>

十章注:“知善能行?!?/FONT>

二十九章注:“行善,道随之?!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6.行无欲

三十七章注:“道常无欲,乐清静?!薄                   ?/FONT>

7.行知止足

三十二章注:“诸知止足,终不危殆?!?/FONT>

三十六章注:“故诫知止足,令人于世间裁自如,便思施惠散财除殃,不敢多求?!薄           ?/FONT>       

  今存《老子想尔注》不及全书一半,而“九行”中已有七行相符,则《想尔九戒》之出自《想尔注》可以推知?!墩环ㄎ奶焓探淇凭匪?“天师施教施戒,奉道明诀,上德者神仙,中德者倍寿,下德者增年,不横夭也?!彼得鞣畹朗亟洌钙湫谐种呦?,可获得不同的效果。总其来说,天师道对于道诫是特别重视的,所以说:“欲求仙寿、天福,要在信道,守诫守信,不为二过。”(24章注)“王者法道行诫,臣下悉皆自正矣?!保?7章注)天师道强调信道守诫的重要性,在《老子想尔注》中可得到充分的证明。
  《想尔注》本为蜀中一般天师教徒而作,“蜀风浅未,未晚深言?!敝荒芤园子锍鲋?,用以宣教。因之“注语颇鄙浅,复多异解,辄与《老子》本旨乖违?!保ā独献酉攵⑿<恪そ馓狻罚┤纭独献印范徽隆翱椎轮荨??!断攵ⅰ吩?“道甚大,教孔丘为知?!币浴翱椎隆蔽浊穑脖汕彻晕タ杉?。总之,《想尔注》对于《老子》哲学思想的阐释上,可以说既无发明也没有多少价值可言。但对于研究早期天师道的思想,在道教史上则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资料。
  ①见《中国道教史》第六章二节(三)论《太平经》与天师相同之点。饶宗颐《老子想尔注校笺》有《相尔注与太平经》一节。
 ?、佟扒凇惫庞搿敖鳌蓖ā!豆茏印ぐ斯邸贰败恐唤??!薄短接馈肪砦迨逡鳌安磺凇?,是其证。谨,慎也。

(文章转自《世界宗教研究》1995年第2期)


免责声明
  • 1.来源未注明“世界宗教研究所”的文章,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,其观点供读者参考。
  • 2.文章来源注明“世界宗教研究所”的文章,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,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。未经我站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?;队怯缘缱涌?、网站转载,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(URL)。
  • 3.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,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,均已注明来源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,谢谢。
收藏本页 】 【 打印 】 【 关闭

主办: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

内容与技术支持: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

联系人:许津然  电子邮箱: zjxsw@cass.org.cn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   邮编:100732

电话:(010)85195477